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钓鱼知识 > 正文

第一财经日报20220301导读:从“上海”启程: 赴美留学50年

类别:钓鱼知识 日期:2022-3-9 15:02:23 人气: 来源:
 

留美人数50年增80倍,一份公报开启中国留学巨变

缪琦


50年前的这一天——1972年2月28日,《上海公报》在上海锦江饭店小礼堂发表的场景,中国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说自己永远都不会忘记。


“我去过那儿多次,就是为了记住这一美妙的重要时刻,这一打开中美关系的重要时刻。”在2月24日由上海纽约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“知识搭起的桥梁:50年中美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回顾”线上活动中,李肇星分享了自己见证历史性时刻的感受,也谈到了中美教育交流对他个人的影响。


《上海公报》即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》,中美两国之间的第一个联合公报,打破了中美两国在冷战时期长达20多年的隔绝状态,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。


正是这份公报,改写了成千上万个人的命运,也在过去50年的沉淀中,见证着中美教育交流和赴美留学发生的种种变迁。


2月28日,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“上海公报”发表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视频讲话。


王毅表示,中美关系的主流应当是合作,以竞争来定义是以偏概全。即使是竞争,也要有边界,基于公平公认的国际规则,既让本国更快更强,也让各国更加团结,一起向未来。即使有竞争,也应该比一比谁能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得更好,谁能为这个世界做出更多贡献。


从公派留学的精英到自费留学大潮


第一财经日报20220301导读:从“上海”启程: 赴美留学50年


据美国艾格尼斯斯科特学院(Agnes Scott College)前校长布洛克的回忆,《上海公报》签订初期,中美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十分有限。


她在2月24日的线上对话中表示,她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于中美学术交流委员会任职时,曾提议让中美两国每次互派10名学生进行交流学习,在当时无疑是一个“大胆”提议。


没料到,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却有着更“大胆”的想法。他提出,派5000名中国学生到美国学习,此项提议得到了时任美国总统吉米·卡特的支持。


随后,中美教育交流的发展速度之快,令布洛克感到震惊。“此后的短短五年内,两国就达成了包括41所美国大学和100所中国大学在内的合作交流协议。”她提出,截至近期,约40万名中国学生在美国留学,数千名美国学生和学者在中国学习、研究。


从当年的屈指可数,到首批公派留美的5000人,再到现在的近40万人,呈现的是50年80倍的巨变。


作为首批被公派到美国留学的5000人之一,中科院院士、浙江大学前校长杨卫在24日的回顾活动上表示,是《上海公报》的签订让他们这些当时正在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有了全新的思路,也为他几年后赴美留学铺就了道路。“从那时开始,我就很注意自主学习。世界局势变化得非常快,所以要尽量把知识学好。”杨卫表示。


1982年,也就是《上海公报》发表后的10年,杨卫顺利获得了美国布朗大学的博士学位。此后在任职浙江大学校长期间,他也长期致力于推进中美高校之间的合作。


由国家公派出去,再学成归来,是中国人最早留学美国的主要路径。这一时期,留学学科以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主并兼顾其他,也进行了以研究生为主,到以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研究生为主,以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短期进修为主的频繁调整。这些人的绝大多数,都成为了学术、科研等各个领域的引领者和重要贡献者。


在这个时期,扩大公派的同时,自费留学也已放开。不过,自费留学热一直到1985年我国取消“自费出国留学资格审核”,乃至1993年自费出国渠道彻底放开后才真正迎来高潮。


“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高校校园里,就是《中国合伙人》电影里描绘的那种景象。很多男生的宿舍里,都有托福和GRE备考资料。女生的宿舍也是一样。”美国爱思教育董事长刘洪告诉第一财经,他们是受到现实差距刺激的一代。


这批靠自己的努力申请出国的留学生,以出国读研究生为主,也多数是拿到了奖学金的“学霸”。


第一财经日报20220301导读:从“上海”启程: 赴美留学50年


2001年12月加入WTO的中国加快了开放的步伐,迎来了更大规模的外资,也催生了一波回国浪潮。刘洪表示,第一批“学霸”学成归来后,刺激了更多年轻人赴美留学。也就在2003年,从美国杜克大学MBA毕业的他决定回国创业,投身留美咨询行业。


官方数据显示,进入21世纪,自费留学者占出国留学人员的比例突破80%;2010年以来,这个比例保持在92%左右,形成了以公派留学为主导、自费留学为主体的出国留学格局。


在这个时期,中国经济飞速发展、与美国的经贸联系不断强化,越来越多家庭重视子女的多样化教育,中美教育交流、签证等政策也愈加开放和便利,这让刘洪他们看到了机会——出国读本科甚至更低龄的留学市场快速兴起。于是,他把注意力瞄准了中国富裕家庭,为他们的孩子赴美读本科提供解决方案。


2014年,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,中国公民赴美商务和旅游签证(B类签证)有效期将延长至10年,赴美学生签证(F类签证)将延长至5年。而此前,2005年1月15日开始的签证政策给予中国内地人士的商务、旅游以及学生签证的有效期均只有1年。


这鼓励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成为了美国高校的重要生源。


如今的留学跟过去不一样了


2020年,疫情在全球蔓延,大量家长和学生暂时改变了留学的计划。事实上,中国人对于留学的心态也在发生改变——“国外学校的品牌一定比国内学校的品牌有更高的溢价”,“出国留学后就得拿比国内(毕业)更高的工资”这样的预期值不能有了。


在2020年7月的全球名校长论坛上,上海纽约大学创校校长俞立中表示,疫情会在近期内影响出国学习,但学生流动、出国留学的趋势不会有大的变化。


第一财经日报20220301导读:从“上海”启程: 赴美留学50年


“2022年的申请最近刚结束,我们看到市场是大幅增长的,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同比去年增长了20%~30%,趋势依然很强。而2021年的人数并没有比2019年减少多少。”刘洪认为,在未来的20年内,中国人赴美留学的趋势还会继续向上。


美国国际教育协会每年发布《门户开放报告》。自2009年达到顶峰(29.6%)以来,赴美的中国留学生总人数的增长率一直在下降,但始终保持正增长。


根据《2021年门户开放报告》,中国已经连续12年成为美国国际学生的最大生源国。2020/2021学年,中国学生人数接近32万(317299)人,但仍占在美国际生总数的35%左右。


因为全球疫情,“00后”赵楠在中国苏州的“留美”生活持续了快两年。一直到2个多月前,才终于返回了美国校园,继续完成本科最后一年的学业。他告诉第一财经,自己去美国留学的动力主要是希望能体验那里的学术和人文氛围,毕业后他就将回国工作生活。这也是他留学前就有的计划,疫情和中美关系的波动,并未影响他留美的目的。


在“留学”这事发生变化的同时,中外合作办学以及中国高校的成长也在加快步伐。


“最近二三十年,中国高校的成长特别迅速,这也建立在两国高等教育不断交流学习的基础上。”从美国博士毕业回国后,杨卫在任职浙江大学校长期间致力于推进中美高校之间的合作,曾组织两批高校校长团赴美深入学习,接触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理念。


如今,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,杨卫也在努力推动着国家层面的学术研究合作,“相信这样的趋势还会不断延续下去”。

如需订阅第一财经日报请点击:第一财经日报订阅

关键词:
0
0
0
0
0
0
0
0
下一篇:没有资料

相关阅读

网友评论 ()条 查看

姓名: 验证码: 看不清楚,换一个

推荐文章更多

热门图文更多

最新文章更多

关于联系我们 - 广告服务 - 友情链接 - 网站地图 - 版权声明 - 人才招聘 - 帮助

声明: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,不代表站长立场,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
CopyRight 2010-2016 钓鱼之家- All Rights Reserved